知止书画网-书法爱好者学习网

知行合一书法作品欣赏

admin
知行合一
 
什么是“知”?
知是行之始
 
什么是“行”?
行是知之成
 
知行合一,致良知,是阳明文化的核心。意思是:“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。知中有行,行中有知。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,不能分为‘两载’”知是指内心的觉知,对事物的认识,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。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命题,主要是关于实践方面的。
 
出处:

知行合一的出处是明·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上卷:“只是个冥行妄作,所以必说个知,方才行得……某今说个知行合一,正是对病的药。”
 
明武宗正德四年(1509),心学集大成者—王守仁在文明书院讲学,首次提出“知行合一”一说。所谓的“知行合一”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。
 
背景:
王阳明在贵阳北部修文县的县城龙场悟道之后,非常深切地了解到了生命的真相,是一种苦思后的彻悟。王阳明认为心灵态度决定行为方式和世界观点。从此与朱熹说分道扬镳,建立了心学体系大成的开端。
 
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就是针对朱学而发,与朱熹的思想观念成对立面。反对程朱理学将知和行分成两件去做,以为必先知而后才能行的先知后行,而由此造成了重知轻行、“徒悬空口耳讲说”的学风。
 
 
书法作品: